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双向转诊定点指导医院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

沅江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内镜下肠梗阻导管植入术——微创技术为高龄危重患者开辟治疗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04

 近日,沅江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经内镜下肠梗阻导管植入术,这标志着我院诊疗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填补了我院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


技术突破:以微创破解临床难题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疾病有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对于一些高龄且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传统的手术和治疗方式可能并不适用,这就需要医生们探索更适合高龄患者的治疗途径。肠梗阻导管是治疗肠道梗阻的优良方法,不仅适用于肠道恶性肿瘤导致的肠道梗阻(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补充治疗,还适用于其他的肠梗阻,降低开腹手术几率和改善肠梗阻的预后。


病例实践:多学科协作创造生机

   3月19日,我院接诊了一位78岁的女性患者,入院后,经各项检查确诊为肠梗阻,鉴于该患者既往有直肠癌病史,予以普通胃管胃肠减压后治疗效果不佳,考虑到患者年老,目前身体状况已无法承受手术治疗。为此,本院外科与内科专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会诊讨论,最终决定采取放置肠梗阻导管的治疗方案。3月22日,我院普外一科副主任医师高峰、主治医师杨帆与功能科医生程贤成功地在胃镜引导下为患者顺利放置了肠梗阻导管至空肠。患者腹胀明显好转,术后第三天肛门排气、排便顺利出院。


患者心声

   “感谢你们给了我新生的希望!”术后苏醒的患者紧握医护人员双手:“原本以为要再挨一刀,没想到一根细管就解决了大问题!谢谢你们用新技术延续我的生命”。


科普知识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肠梗阻导管是由硅橡胶制成,富于柔韧性。根据用途不同,肠梗阻导管分为经鼻型和经肛型两种,而临床上以经鼻型最为常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全长约3米,经鼻置入后可以随着肠道蠕动到达回盲部,直至抵达肛门口,可行全小肠及右半结肠的持续吸引和减压。尤其对于低位小肠梗阻患者,胃管的引流效果非常有限,而肠梗阻导管可以轻松到达梗阻部位上方,有效吸引肠道内容物,充分减轻肠道压力,加快恢复肠道通畅。肠梗阻导管适用于单纯性粘连肠梗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深部的造影检查、晚期肿瘤性梗阻患者。

    我院将持续推进"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治疗理念,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引进先进诊疗技术,为保障群众健康不懈努力。